千里房陵,东临江汉,西接巴蜀,古时是名副其实的“朝秦暮楚”之地。
“人各有桑梓,俗自分南北”。“秦头楚尾”,“其人半楚”。特定的地理位置使人们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民间文化等方面无不显出兼容并蓄的特点,从而使“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南山近蜀则如蜀,北山近秦则如秦,而东部亦“深有楚风”。《郧阳府志·风俗篇》中亦载:“民多秦音,俗尚楚歌”。
1931年在房县建立的苏维埃政府旧址房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房县城关镇西街。1931年6月,贺龙、邓中夏、柳克明(直荀)率红三军进入房县,军部设此。同时在此建立房县苏维埃政府,柳克明任特派员。旧址原为天
1976年在房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证实十堰地区当时已相当发达
红巾军入房 1856年冬,襄、光、均、谷红巾军起义,首领齐集房界,知县金玉堂率团练堵击,被击败,起义军占领县城,金玉堂逃往南山。冬月28日,湖北盐道常恩、四川松藩镇总兵德恩联合追剿,起义军于腊月13日
民国二十八年,房县第一次行政会议留影
九口山是房县土城镇管辖的地方,它地处白鸡铺西,堤坪铺东,头道沟南,白峪沟北。是一处天然的风景区和绿色宝库的山麓。它是房县县林业局下辖的一个林场。 九
房县红军烈士塔
房县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深深扎根在民间艺术之中,是浓郁的乡土人情培育着她,使之一代一代延续发展。房县剪纸,既有县城杨维张、张秀英、张宏芬、安阳乡冯顺英、周梅兰等老一辈艺人以精巧的手艺传授后辈,又有青年
一、采菇突然遇“野人”1974年5月1日中午11时许,家住房县桥上乡清溪村村民殷洪发和往常一样来到后山青龙寨采摘野香菇。尽管已快中午,茂密的枝叶却挡住了强烈的阳光直射,山林里显得一片阴暗。山坡了缀着星
在红军长征路上,走过许多房县人,他们有的留下了记载,有的连姓名也没有。虽然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了下来。 我认识刘运坤是在1991年元月27
据《房县地名志》记载,房县城原有7街3关,即东、西、南、北街、县门街、顺城街、草房街和东、西、北关。城内呈正方形,长宽各800米左右,面积0.6平方公里,正中交
敌兴安警备旅旅长刘正增率两团敌军向房县进攻。29日,一个团进入房县城以西的上达河,一个团驻三教堂。红二十五师得到情报后,于当天下午主动撤离县城,退到县城以东马栏
1932年9月19日,在湘鄂西苏区“肃反”中,原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柳直荀被作为“改组派”枪杀于湖北监利。 柳直荀,1898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1912年考入长沙广益中学,后考入雅礼大学预科。
1931年在房县的贺龙及题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贺文常,字云卿。1896年3月22日生于湖南桑植洪家关。因家境贫寒,自幼务农,后与人结伴运盐谋生。性格豪放仗义,痛恨社会
早在西周、东汉时,房陵就有“忠孝名邦”之称了。忠指周朝太师尹吉甫,孝指天下第一孝子黄香。 尹吉甫,姓兮,名甲,字伯吉父,周宣王的大臣。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
房县,位于鄂西北郧阳地区(现湖北省十堰市)东南部,介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 西周以前,房县为彭部落方国。《房县志》卷六载“......(尧)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
老湖北的历史炎帝神农是如何尝百草、识五谷的楚庄王是如何一呜惊人的“百步穿杨”成语有何由来楚人为何尊凤崇凤荆楚先民来源之谜何谓巴楚文化刘备为何要借荆州老湖北的历史
三海之名,缘于三海堰;三海堰之名,缘于三海眼;三海眼,即三个通海的水眼。 相传,房陵城南有一座龙王庙,旁边有一棵大槐树,树洞里有一只大蜘蛛。蜘蛛快成精时,被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钟情男子最爱吟诵的《诗经·关雎》,至今仍在汉江水源保护区的鄂西北千里房县民间传唱,《诗经》是《四书》、《五经》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流放贬低”对于士大夫和百姓都是非常严重的惩罚。其中,就湖北省房县来说,史称“帝王流放之地”,也即只有帝王诸侯才配流放贬低到该地区。据司马迁在
“野人”在湖北房县活动极为频繁。已收集到的资料表明,至今目击“野人”已达114次,约有260多人看到138个/次“野人”活动形象。目击“野人”的人员中,有农民1